「相似者能治癒的理論是不合理的」

順勢療法是基於「相似者能治癒」的核心原則,即在高劑量可引起症狀的物質,便可以以低劑量來治療這相似的症狀。

「高劑量物質會造成破壞,而低劑量物質反而更有利」,這想法並不是新的科學。其實這個概念 (毒物興奮效應) 已經存在了幾十年,並在生物學和毒理學領域的記錄上日益完善。

在傳統醫學上甚至有「相似者能治癒」的例子,例如:

  • 高劑量毛地黃引致心律不整,但這藥物在常規治療上會以低劑量來治療這種情況
  • 興奮劑安非他明類別的藥物利他林,用於治療過度活躍症 (ADHD)
  • 低劑量的致敏原,如花粉,會用於脫敏的過敏患者。

然而,順勢療法的一個重要區別是,處方藥物的低劑量是低得可以避免毒性副作用。

順勢療法低層級藥物 (至 12c 或 24x 層級) 將包含原物質的分子。因此,在大多數國家,由有毒物質所製成的療劑只可以更高的層級使用,在「第一個安全的稀釋」層級之上。

更高的層級不包含分子,這是最有爭議的,因為我們還不瞭解它們的作用機制。

返回順勢療法 FAQs

9-Like cures like_shutterstock_197767424
Digitalis (Foxglove) which can cause or treat heart arrhythmias

Share via
Copy link
Powered by Social Snap